

自 2023 年推出以來,Meta 旗下的 Threads 經歷了從熱潮到沉澱的過程,走過了「X 替代品」的質疑,如今已站穩腳步、發展出獨特定位。作為一個主打輕量化文字互動的平台,Threads 不再只是備胎選項,而逐漸成為品牌打造社群親和力的新管道。本文將整理 Threads 的成長觀察、用戶輪廓與平台更新,並提出行銷建議,協助品牌掌握這波「輕社群紅利」。
一、從熱潮到穩定成長:Threads 的兩年進化軌跡
(一)初登場即爆紅,後續穩健成長
Threads 在 2023 年一上線即創下單日破千萬下載的紀錄,雖然熱潮退去後用戶活躍度一度下滑,但 Meta 團隊持續優化使用者體驗與平台功能,使得平台用戶數重新站穩腳步。
(二)定位轉變:從 X 對手走向差異化輕社群
與其說 Threads 是 X(前 Twitter)的取代者,更精確的定位是「有質感、低壓力的文字社群」:無演算法焦慮、無過多政治論戰,更適合品牌以輕鬆語氣進行日常互動。
二、誰在用 Threads?用戶輪廓與潛力市場解析
(一)全球用戶穩定上升,2025 年突破 3.2 億
Threads 用戶成長數據用戶數持續穩定成長,根據 Resourcera 的一項調查指出,2025 年初 Threads 的全球用戶數已突破 3.2 億,顯示平台逐漸找到屬於自己的核心受眾。
(二)18-34 歲為主力族群,對話式互動是核心
根據統計,Threads 用戶以年輕族群為主,又以 18-34 歲使用者佔比最高,這代表 Threads 是一個相對年輕、也對社群互動抱持開放態度的族群聚集地。
(三)台灣成為關鍵市場之一,品牌不可忽視
根據 adamconnell.me 的調查,台灣使用者佔全球 Threads 流量的18%,是除了美國以外最大的市場之一,因此品牌應該多加思考,如何透過這個市場鞏固社群聲量,創造口碑行銷的占地,提前布局。
三、貼近人心的內容風格:Threads 鼓勵「真實觀點」
(一)走心觀點更受歡迎,打開互動新模式
在 Threads 上,多數用戶偏好「走心、有觀點」的短文字貼文。這些貼文往往不追求華麗的包裝,而是更注重真誠表達、觀點獨到,甚至帶點即興感。相較於 Instagram 以視覺為主的高度美編內容,Threads 的氛圍更像是 X 與 IG Notes 的混合體,鼓勵用戶以輕量、真實的方式說話。
(二)高共鳴貼文類型:觀點/日常/互動/反差感
這樣的內容風格,也為品牌開啟一個理想的「tone & manner 測試場」——企業可以透過 Threads 嘗試不同語氣、內容走向或觀點,觀察哪一種方式更容易引起共鳴與互動。
特別是以下幾種內容類型,在 Threads 上具有較高的共鳴感:
● 觀點式貼文:例如「你也覺得現在廣告越來越不像廣告了嗎?」這類開放式的問題或評論,容易激起討論。
● 日常感/品牌碎念:品牌日常或具人性化的分享,模擬「小編在下班路上的真實心聲」,能讓品牌形象更親近、不做作。
● 即時互動/開放式問答:如「今天新品開箱,給你們三秒選一個!」結合限時性、選擇參與感,有助於提高互動率。
● 幽默、反差感內容:跳脫一貫形象,發布有趣的對話式貼文,也有助於品牌打破距離感。
對品牌來說,掌握 Threads 上的語氣與內容偏好,不只是「發文的技巧」,更是一場貼近消費者心智的溝通試煉。當品牌願意卸下包袱、以「人」的語氣說話,反而更容易在這個平台上建立真實好感。
四、功能進化總整理:讓創作更自由、互動更自然
自 Threads 推出以來,Meta 持續進行功能優化與更新,目標是提升使用者體驗與內容創作友善度。以下為近期幾項重要功能更新重點:
(一)私密帳號與限時貼文功能上線
為了強化使用者的隱私控制,Threads 推出了私密帳號設定,讓用戶可自行決定貼文是否僅限特定關係可見。此外,新增的「限時貼文」機制,類似於 Instagram 限時動態,讓使用者可針對短暫事件或心情發文,24 小時後自動消失,降低發文壓力並鼓勵即時互動。
(二)Hashtag 話題標籤支援
Threads 原本不支援 hashtag,對內容分類與搜尋造成一定限制。近期功能更新已導入話題標籤機制,使用者可自由加入 #話題,提升貼文在社群中的可見度與傳播效率,也方便品牌進行主題式行銷活動,聚焦內容並擴散觸及。
(三)防雷/劇透模糊功能(Spoiler Control)
全新推出的「防雷文字/雷圖模糊」功能,允許使用者標記貼文中可能會暴雷的內容。被標記的圖片、影片或文字會以模糊效果顯示,需點擊後才能揭露。此設計特別受到影視、遊戲、小說類創作者與粉絲群的歡迎,進一步提升平台在特定社群中的友好度。
(四)跨平台整合性提升
Threads 與 Instagram 的整合更加緊密,不僅支援 Threads 貼文同步顯示於 IG 個人頁面,還能將 IG 粉絲導流至 Threads,形成雙平台內容生態,有助於創作者與品牌快速在 Threads 建立初步影響力。
(五)桌面版與編輯功能優化
針對內容創作者與重度用戶需求,Threads 桌面版介面進行優化,貼文管理、閱讀與編輯功能更加完善。使用者現在可在桌機上撰寫、排程或修改 Threads 內容,提高操作效率與內容品質。
(六)演算法推薦升級
Threads 調整演算法邏輯,強化依據使用者興趣所推薦的內容,特別是在探索頁(Explore)中的呈現策略。這不僅提升了用戶的黏著度,也讓品牌與創作者的高質量貼文更容易被潛在粉絲看見。
五、品牌為什麼要進駐 Threads?
在新興社群平台競逐眼球與注意力的時代,Meta 旗下的 Threads 雖然尚未全面普及,但正處於一個對品牌極具潛力的「內容紅利期」,此時投入,不但競爭壓力小,更能先行卡位,累積品牌影響力。以下是品牌現在就該進駐 Threads 的三個關鍵理由:
(一)正值內容紅利期:低競爭、高互動,卡位正當時
根據 Sensor Tower(2024 年 Q2)資料,Threads 雖尚未達到 IG 等主流平台的用戶數量,但日活躍用戶成長穩定、互動率高。此時平台尚未被廣告與硬銷內容淹沒,對於品牌而言,是建立好感與信任度的最佳時機。在演算法尚未商業化之前,內容能以更自然、無廣告干擾的方式被用戶看見,早期進駐者具備先發優勢。
(二)理想的「品牌內心話」舞台,傳遞價值與溫度
Threads 用戶偏好走心、有觀點、具個性的貼文風格,因此,品牌不必追求精緻包裝,反而能以第一人稱或類社群編輯口吻,分享品牌文化、信念、甚至是研發背後的小故事。像是 Airbnb、Glossier 等國際品牌便善用 Threads 發表對社會議題的立場或內部成員的觀點,強化品牌溫度與人味,吸引價值觀相符的消費者關注與共鳴。
(三)結合 IG 經營導流,打造主副頻互補溝通策略
Threads 與 Instagram 帳號深度整合,用戶可快速從 IG 導流至 Threads,加上 Threads 貼文可同步顯示於 IG 個人頁,讓品牌無須投入額外預算與人力,就能經營 Threads 作為「副頻道」或「幕後日誌」,補充 IG 無法傳達的內容。例如美妝品牌可在 IG 主頁展示形象照,在 Threads 則分享產品測試筆記、幕後研發故事,形成主副頻互補、節奏分明的溝通策略。
品牌溝通的實驗場,即刻啟動 Threads 策略佈局
Threads 的價值不只是「又一個社群平台」,而是品牌打造真實感、練習新語氣、嘗試不同溝通內容的「實驗室」與「練習場」。此刻進駐,正是掌握社群轉變風向、拉近與消費者距離的關鍵時機。
下一篇文章,我們將深入解析品牌如何有效進駐 Threads、活用各項功能、打造具共鳴的品牌帳號內容策略,協助你從觀察者轉化為領先者,搶佔輕社群行銷的先機。
FANS FEED 品牌頻道經營
⭐ 品牌小編努力發文,成效卻不見起色嗎?你需要經驗豐富的專業小編團隊,為你管理官方社群頻道,以數據分析及深度觀察達到內容精采度與宣傳成效 ► 了解更多
⭐ 填寫需求單,將有專業團隊為你服務 ► 立即填寫
#Threads #行銷策略 #社群行銷 #社群媒體 #最新功能